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之年
上海淞沪会战失败后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 八年后终告还都南京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日本在上海挑起八一三淞沪会战。
1937年10月27日,88师团副谢晋元奉令率800官兵坚守上海闸北的四行仓库,以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苦战五日,毙伤日军百余人,完成任务撤入公共租界,彻底粉碎日本三月亡华的美梦,谢晋元的800官兵被誉为“八百壮士”。
更令世人敬佩的是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在苏州河畔见对岸日旗遍布,唯独四行仓库未见国旗,便决心将青天白日旗送进四行仓库。29日天未破晓,上海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
当天全世界各大午晚报,都报道四行孤军奋斗和女童子军杨惠敏冒险潜入仓库向孤军献旗的故事。
九一八事变日本以经济事件为由占领中国东北并建满洲国,英国的政策是既不激怒日本,也不放弃与中国的友谊。于国联发表偏颇的《李顿调查报告》后还表示英国反对制裁日本。
美国当选总统罗斯福宣布不承认满洲国,才对国联的决议起到决定性影响:东北主权属于中国,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国联成员国不得对满洲国予以承认。
1937年10月6日美国务院再度明确表示,日本在华行动不合国际关系原则,违反九国公约及非战公约之规律。
这已是日本九一八侵华七年,满洲国成立四年之后。
1937年1月25日,中共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并开始用新华社名义向全国发布新闻;社长为博古,社址设在延安城内。
这个可追朔自1931年瑞金,至今有80年历史的新华社,是中国政府官方的国家通讯社,提供实时文字新闻、经济信息、新闻图片图表等。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设有分社,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法定新闻监管机构。
当年每日播发2000字左右的新闻稿,至今已是全年无休,成为全球中文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同时还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葡萄牙文发稿。
1937年禽流感年代的PARTY
1937年著名的巴特西发电厂浓烟滚滚
高耸烟囱成为伦敦地标之一。
1937年抚顺站前广场
1937年最优雅的滑冰者
1937年抚顺地区的船上民居
1937年英国足总杯半决赛门将透过浓雾寻找对手
昔日雾都伦敦的惨状
1937年英国街头装扮差距极大的小朋友们
似乎是阶级差距!
1937年修建中的旧金山金门桥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石头房子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渔船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马路街道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姐弟合照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石头房子与嬉戏的小孩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海边村庄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渔船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庙会活动里的舞台演员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庙会活动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渔船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渔家工作情形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少女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孩童的头饰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海边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幼女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庙会活动--抬阁--把一艘巨大的船的模型抬到了空中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石头房子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老者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鱼贩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老者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渔船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鱼贩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庙会活动--抬阁--把一艘巨大的船的模型抬到了空中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庙会活动--抬阁--把一艘巨大的船的模型抬到了空中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母女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海边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石头房子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渔家工作情形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渔船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1937年山东威海石岛的马路街道
民国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作品,1933-1946年生活在北京,曾为毛泽东与齐拍石拍过生活照,部分作品捐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参考价格只是近期海内外知名的目录价不是正式售价
实际价格因行情波动与邮票品相而有变化
可点击邮票查看详情并联系客服洽购
发行日期:d[日期确定] m[月份确定] y[年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