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年
号称世界工业史奇迹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处女航时撞上冰山沉没 两千多人仅七百生还
1912年9月13日是日本明治天皇去世国葬之日,但也就在这一天,为表示对天皇的效忠,63岁的日本陆军大将乃木希典与夫子剖腹自杀,从而开创了日本近代武士剖腹效忠的先例。
乃木希典是明治维新期间典型的征战将军,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占领辽阳,接收台湾担任台湾总督,参加日俄战争以肉弹战术攻克旅顺等。
他与妻子的死为日本武士道精神再添神秘色彩,强调义、勇、仁、礼、诚、名誉与忠义的武士道,不像一般国家都以凶猛动物比喻英雄,而是以樱花来作比喻。
有人解释,单个樱花并不美丽,但当樱花成片聚在一起时就很漂亮,悲壮也好,愚忠也罢,乃木希典确实为日本武士道注入新的戏剧张力。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清廷为了权宜之计,起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等到袁世凯从孙中山手中取得大总统职位后,于1912年3月29日任命唐绍仪筹组北洋政府第一任内阁。
唐绍仪自幼到上海学外语和洋务知识,1874年经清廷选派为第三批赴美留学生,后来在朝鲜办理税务时,为当时任朝鲜总理的袁世凯赏识。
但唐绍仪推行的“责任内阁制”,与袁世凯的大权独揽皇帝野心格格不入,任内阁总理只有三个月便辞职,回到上海寓居,不久参加护法军政府,担任财政部长。
北洋政府前后16年,共组建32届内阁。
民国初年,《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自由,一时之间,全国有300多个政党和500多份报纸。
随着袁世凯专政企图日益彰显,各家报纸开始围绕在《拥袁反袁》《总统制总理制》《定都北京定都南京》等议题上打转,1912年7月25日,《民国新闻》创刊,与当时的《中华民报》《民权报》,同以言辞犀利批评袁世凯著称,合称“横三民”。
横三民基本上都主张维护共和,强调“非有精确之新闻,无以造正大之舆论,非有正大之舆论,无以扶初步之共和”,甚至喊出口号“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
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邵元冲任总编辑的民国新闻被禁止邮寄发行,最终停刊。
1912年民国元年小学教科书
1912年法国报纸里描绘袁世凯正在切掉他喜爱的辫子
1912年奥迪当年推出新款汽车的广告
1912年当年奥运会门票
1912年四川运河边
1912年北京室外理发师
1912年四川的渔民
1912年四川成都河边水车
1912年四川为饥荒难民运送救济物资的船只
河边可见持枪护卫的士兵。
1912年浙江宁波寺庙里的人们
(*)参考价格只是近期海内外知名的目录价不是正式售价
实际价格因行情波动与邮票品相而有变化
可点击邮票查看详情并联系客服洽购
发行日期:d[日期确定] m[月份确定] y[年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