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切換  > >  [简体]  [繁体]

中俄兩國趣談:戳記變國禮


    2024年,俄羅斯總統普亭表示計畫5月訪問中國,將要送一本俄羅斯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所寫長篇革命小說「怎麼辦?」給習近平。



    這本老書的特色在於蓋有1953年6月15日圖書館的入館印章,恰逢習近平的生日。

    ( *此為郵寶寶收藏品與上述圖書館戳記無關 )


     更美珍藏探秘         生日郵票 DIY 







  • 1927


      ^   97 年前 上海英租界的防御工事
      <   1927年08月01日使用于北京的民国普通票 ~ 点图放大
    就在这一天   >   午夜一时,第二方面军新编第二十军军长贺龙,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兼团长周士第,第二十军第三师长周逸群在南昌暴动,前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应之(汪兆铭、孙科等在庐山,派张发奎往讨,汪等即回汉口)。   反攻徐州之左路王天培军占领九里山,直薄城下,右路贺耀组军亦迫徐州东南地区。   卢德铭、余洒度与湖南平江浏阳农民自卫军会合。   共产党在南昌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谭平山、林祖涵、吴玉章、恽代英、郭沫若、苏兆征、江浩、高语罕、周恩来、张国焘、彭湃、向忠发、夏曦、方维夏、李立三、徐特立、张曙时、韩麟符、姜济寰、贺龙、叶挺等为委员(国民党左派宋庆龄、于右任、何香凝、陈友仁、张发奎、邓演达、黄琪翔、朱晖日、彭泽民、经亨颐等均被列名),谭、贺、恽、郭、宋、邓、张发奎为主席团,谭为主席,吴玉章为秘书长,张曙时为党务委员会主席,周恩来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参谋团主任,恽代英为宣传委员主席,张国焘为工农委员会主席,林祖涵为财务委员会。   武汉发觉湖北总工会发出武阳夏总罢工密令,军事委员会以实力制止,拘捕多人,枪毙一人。   冯玉祥再电宁汉调解,主开中央执监委员会。   南昌起义爆发。同日,同宋庆龄等二十二名国民党中央委员联名发表《中央委员宣言》,谴责蒋介石、汪精卫背叛国民革命。   冯玉祥以张之江为北路总司令,鹿钟麟为东路总司令。     v   當時新聞焦點

    【镇压南昌起义】  [1927年8月3日]
    武汉政府通令全军镇压南昌起义,命令张发奎、朱培德、唐生智向南昌“进剿”。

    【夺取乡村政权】  [1927年8月3日]
    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暴动大纲》,号召夺取乡村政权,实行抗租、抗税、抗捐、抗粮,分配土地,策应南昌起义。

    【郭沫若委任】  [1927年8月4日]
    郭沫若脱离蒋介石后,从九江抵南昌,与周恩来、贺龙等相会,被正式委任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兼主席团成员、宣传委员会委员兼主席、总政治部主任。

    【起义部队南下】  [1927年8月5日]
    南昌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南下。计划经赣南、闽西、直奔广东潮汕地区,同广东东江地区农民起义军会合,发动土地革命,并进军广州,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夺取出海口,取得共产国际援助,重新进行北伐。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李震瀛、陆沉、毛泽东、杨匏安、王荷波、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彭公达、郑超麟、王一飞。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共中央秘书处长邓小平。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和纽曼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尖锐批评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撤销了他的领导职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和关于农民斗争、职工运动、党的组织问题等议决案。

    【疯狂捕杀群众】  [1927年8月8日]
    张发奎部队进入南昌,对广大工农群众进行疯狂捕杀。


    (当时常用的邮票)

    【发动南昌起义】  [1927年7月26日]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呈递秘密奏折】  [1927年7月26日]
    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日本天皇呈递秘密奏折。《田中奏折》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制定了日本帝国主义征服中国的国策,也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征服世界的野心。

    【平江起义】  [1927年7月22日]
    平江起义。

    【斥责叛变革命】  [1927年7月18日]
    宋庆龄发表文章斥责汪精卫、蒋介石叛变革命。

    【武昌召开会议】  [1927年7月16日]
    中共中央在武昌召开会议,决定了土地革命和民众武装暴动的新政策。

    【占领汉阳】  [1927年7月16日]
    何键部队占领汉阳。

    更多当年故事   <  

    
      >   溫馨提示 : 繁簡偶爾有誤 此處切換釋疑 [简] [繁]
    Copyright 2010-2024 郵寳寳集郵文創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