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 ...
民族自治开办之年
印度巴基斯坦独立之年
台湾二二八爆发之年
美国CIA 成立之年
人类突破音速之年
集邮界通称《民国五元无齿未发行票-中华书局五元无齿未发行票》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印刷厂家纷纷迁往香港。中华邮政总局先后委托中华书局香港印刷厂等厂印刷孙中山像邮票。
由于时局动荡,邮政当局几易印刷厂家,所用印版有时局部修改,由此在不同印刷批次的邮票图案和齿孔度数上都出现了差异。香港中华书局印刷邮票从1938年10月开始,到1941年12月香港沦陷为止。香港中华版孙中山像邮票分为一版(1938年11月11日发行)、二版(1939年3月发行)、三版(1941年8月16日发行)。
另外,在日军占领香港期间,有部分未打齿孔及未涂胶的孙中山像邮票废品当废纸流出印刷厂据说是流到广东南海县某地,被邮商发现后通收回来,数量很大,但后来又因故全部销毁,故实际存世量变得不多。这类票有很多趣味品,有大移位、大全张等对我们研究民国票的印刷很有帮助。
在这些流出的孙中山像邮票中,大部分为中华二版5元无齿票。这种5元无齿票印刷全张为6格(5X10X6),邮局全张为50枚(5X10),无背胶。整版票的中文版铭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雕刻印刷》,位于全张票第5、6号票的正上方;整版票的英文版铭为"ENGRAVED&PRINTED BYCHUNG HWA BOOK CO,LTD》,位于全张票第45、46号票的正下方。
另外,这种中华二版5元无齿票变体众多,最大的特点就是套色移位,其中有中心头像:上移位、下移位、左移位、右移位、左上移位、左下移位、右上移位、右下移位,还有头像移出邮票框外,造成中心漏印,甚至有折白票出现等。另外还有一种中心头像倒印票是此票最大的变体,但发现得不多。其倒印的原因是第二次印刷时将已完成的第一次印刷的整版邮票倒置所致,与孙中山像《纽约倒》邮票印刷情况类似,因此又称为套色倒印。从已有的变体邮票研究分析,邮票边框的刷色是在孙中山像之下,而孙中山像则在邮票边框之上,因此印刷该邮票是先印边框而后印头像,即《头像移位变体》。
通过对香港中华二版5元无齿票的研究,我们从中了解到当时的邮票是先印刷邮票边框,再印刷头像,后上背胶的。同时由于当时的印刷设备落后,经常造成套色移位、甚至倒印的情况。
另外,中华二版孙中山像5元无齿未发行票极易变造异品,如造成中心漏印,所谓的孙中山像《印样》,甚至打齿变成漏齿、齿孔移位等等。请收集研究者留心。
以上为1950~2013年海内外知名邮票目录的综合分析,包括以下各家目录: 中国邮政官方目录(人民币)/ 白海峰特别全目录(人民币)/ 美国 Scott 目录(美元)/ 英国 Gibson 目录(英镑)/ 香港杨乃强目录(港币)/ 台湾林文生/叶武鹰目录(台币)/ 澳门陀乾秋目录(澳币)
此件独一无二的藏品为民国普通票 孙中山像中华书局五元(无齿)未发行票,邮戳为 民国线型戳 * 此戳可能尚待精确解析,可联系优先免费核实,更欢迎邮友先进指正补充 联系我们
戳面特征
【 基本布局四格 】
尺寸 -- 中型
形状 -- 圆形
线条 -- 全部细实线
分割 -- 四格
地名读法
【 广州 -- CANTON -- 】
上格 -- 繁体地名
下格 -- 英文地名
中文 -- 由右向左读
日期读法
【 26.11.47 | 14 】
纪年 -- 公元年-数字型
年份 -- 二位数字
日期 -- 由右向左读
钟点 -- 置于左侧
趣味价值
【 网络百科试试手气 】
戳型 大都呈圆形并以线条区隔成数个区域,不同的年代、政权与功能使用不同的戳型,所以一见戳型即可辨别是哪个年代、哪个地区的哪种邮政业务。
地名 主要布置在邮戳的上下两格里,由中文英文与数字组成,代表着中华大地上大大小小的地名,许多名不见经传或已经消失的地名都得以清晰而沧桑的呈现。
日期 通常放在邮戳的中央位置,近代中国政权纷争不断,日期的标示与文字读序千奇百怪,堪称世界邮政之最,而日期背后的故事更显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
只要是没有销过邮戳的即使票面污损破旧,我们都称之为新票,只是品相不佳的新票罢了,所以不像书籍或家具论几成新旧,邮票的新与旧全以有无销戳决定。
我想擁有這枚郵票
[文史+珍藏+Web3]
此枚邮票为独一原件收藏品
点此联系客服变身精美礼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