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 ...
石门水库建成蓄水
铁臂阿童木开播之年
老夫子登场之年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之年
中国109研制成功之年
“普12”甲组4分线式14度齿票的发行量,现已无从考查,但从现在的旧票和实寄封来看,在1962年至1964年期间,上海、南京等地曾普遍使用,不过大多数集邮者对此种变异票没有留意保存,故存世的新票特别稀少,估计存世不过几十枚左右。目前发现有两个新票四方连存世,据说都是已故上海著名集邮家钟笑炉先生的旧藏,原物为八方连,后拆成两个四方连,一个四方连送给广东的一位邮者,另一个四方连留下自玩。钟笑炉先生与老一代集邮家醉心古典邮票不同,专心研究解放区邮票、民国邮票和新中国邮票,是近代邮票的权威,对于各种变异?尤其是齿孔有详细深刻的研究,集邮界曾戏称钟先生叫“通天教主”。珍邮“普12”甲组组外品4分线式14度齿票,是钟先生留给集邮界的宝贵遗产。
此票注定会出现因打孔原因导致的齿孔变异变体票。有人从邮商以不菲的价格购得一个带上边纸和左右边纸的20方连变体票,十分清楚展示因线式打孔机操作失误造成的邮品变异。该20方连票的齿孔从左向右倾斜约3度,从邮局全张的1号位票开始,齿孔线已把1号位邮票的“中国人民邮政”六个汉字裁给第11号位的邮票里了。
从2号位开始齿孔触到汉字逐渐变小,从第3号位票到5号位,13号到15号位(并以此类推)相对变异较小,只是票形走样成不规则菱形,到第6号位,16号位(及类推)的面值“8”字顶线又开始被齿孔触到。从7号位,17号位票(及类推)开始齿孔触图越来越严重。到邮局全张的第10号位票、20号位票(及类推),邮票图案中的宝塔面值的8分全都跑到顶上的那枚邮票的票幅内了。10号位票高为22mm、20号位票高21mm,上下两行票高相差1mm。类似这么大移位的变体票在之前的新中国普票中确实十分罕见。
那么这枚变体票的存在量又有多少呢?从理论推测,至少有1版(200枚)到2版(400枚)。有人零星从外地收集到各种方连和数枚单枚变体票,以及贴有异幅票品的实寄封,希望有朝一日能将此版大变体票复组起来。
以上为1950~2013年海内外知名邮票目录的综合分析,包括以下各家目录: 中国邮政官方目录(人民币)/ 白海峰特别全目录(人民币)/ 美国 Scott 目录(美元)/ 英国 Gibson 目录(英镑)/ 香港杨乃强目录(港币)/ 台湾林文生/叶武鹰目录(台币)/ 澳门陀乾秋目录(澳币)
此件独一无二的藏品为中国普通票 革命圣地图案普通邮票第二版--单联全戳邮票,邮戳为 五七式腰框戳 根据集邮文献,此款邮戳的使用于1957-5-2之后 * 此戳可能尚待精确解析,可联系优先免费核实,更欢迎邮友先进指正补充 联系我们
戳面特征
【 基本布局腰框盒子 】
尺寸 -- 中型
形状 -- 环形
线条 -- 全部细实线
分割 -- 腰框盒子
地名读法
【 上海 -- 己 --13 】
上格 -- 简体地名
下格 -- 次级地名
中文 -- 由左向右读
日期读法
【 1963年09月21日10时 】
纪年 -- 公元年-数字型
年份 -- 四位数字
日期 -- 由左向右读
钟点 -- 置于右侧
趣味价值
【 网络百科试试手气 】
戳型 大都呈圆形并以线条区隔成数个区域,不同的年代、政权与功能使用不同的戳型,所以一见戳型即可辨别是哪个年代、哪个地区的哪种邮政业务。
地名 主要布置在邮戳的上下两格里,由中文英文与数字组成,代表着中华大地上大大小小的地名,许多名不见经传或已经消失的地名都得以清晰而沧桑的呈现。
日期 通常放在邮戳的中央位置,近代中国政权纷争不断,日期的标示与文字读序千奇百怪,堪称世界邮政之最,而日期背后的故事更显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
只要是没有销过邮戳的即使票面污损破旧,我们都称之为新票,只是品相不佳的新票罢了,所以不像书籍或家具论几成新旧,邮票的新与旧全以有无销戳决定。
我想擁有這枚郵票
[文史+珍藏+Web3]
此枚邮票为独一原件收藏品
点此联系客服变身精美礼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