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 ...
阿波罗落幕之年
中日建交之年
奥运慕尼黑惨案之年
马王堆女尸出土之年
香港九龙连体之年
精武门开演之年
此票是在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之后,文革运动从“全面夺权”后进入“斗批改”阶段的大背景下发行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点,最具特色是反映在邮票图案的选材内容上。
“革命圣地”图案普通邮票在“文化大革命”前已先后发行两套(即万维生设计的普11和孙传哲设计的普12)两套普票均使用相同的《南昌八一大楼》《瑞金沙洲坝》《延安宝塔山》《北京天安门》四种图案。
在文化大革命进行的第三年即1969年的国庆节,邮政部门发行了无编号“工农兵和革命圣地”图普通邮票,对上述的四种图案“保二砍二”,即选择了“北京天安门”和“延安宝塔山”两种图案并重新设计外,砍掉了“南昌八一大楼”和“瑞金沙洲坝”两种图案,除了增加五种工农兵的图案以外,还增加设计了“延安枣园”“遵义会议会址”“中共一大会址”“人民英雄纪念碑”等4图。这几幅图案显然都是与文革期间极力宣传的“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的舵手”毛泽东革命实践活动紧密相关。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决定对邮电部实行了军事管制,派驻中国人民解放军邮电部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全国邮电工作。此时邮电部军管会领导关于邮票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让毛泽东思想占领邮票阵地”,并强调“邮票是宣传的工具”,“要满足人民对好邮票的需要”。邮票发行局在《关于审批新普通邮票图的请示》中提出“普通邮票是人民大众使用的,它接触面广、宣传作用最大,要重视普通邮票的经常更换和认真设计。”随后邮政总局对邮票发行局的这一请示做出明确的批示“普通邮票是我们宣传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阵地,在图案设计上一定要突出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节录转载福建陈国成网路博文)
有人认真比较前面同样冠“革命圣地”票名的二套普票,感到此套票的组合很值得深思的。福建集邮人士陈国成为文描述了他的看法:
人们原先十分熟悉的“南昌‘八一’大楼”和“瑞金沙洲坝”看不到了,新增加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古田会议会址”“井冈山的茨坪”“韶山”“井冈山主峰”“人民大会堂”等6幅图案。明眼的人一看即可清楚,上述的6幅图案的历史背景都与“革命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泽东的革命实践活动息息相关,而被砍掉的“南昌‘八一’大楼”是惟一一枚与毛泽东没有直接关系的“革命圣地”。
“八一南昌起义”历史背景大家都比较熟悉。在1927年7月,由贺龙、叶挺、朱德带领的武装部队会聚南昌,在南昌市的江西大旅社(即今天的南昌“八一”大楼)召开专门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作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并决定在8月1日清晨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军将士英勇奋战,激战五小时,全歼南昌国民党守敌,取得全面胜利,随后颁发了《八一起义宣言》,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不久起义部队陆续撤出南昌,南下广东,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带领的湖南秋收起义武装力量会合,即历史上著名的井冈山“朱毛会师”,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随后在1933年7月1日瑞金中国工农民主政府作出决议,规定每年8月1日作为中共工农红军建军节,并沿用至今。
但是在疯狂的文革浩劫中,当时被称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亲密战友,被写进九大党章钦命为接班人的林彪,竟指使红卫兵提出,要用九八秋收暴动纪念日来取代八一南昌起义日作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尽管遭到毛泽东的否定和老帅们的抗争,这一阴谋未能得逞,但是林彪与四人帮们利用他们所把持的宣传舆论工具,尽力贬低八一南昌起义历史功绩,所以在此套票中再次取消八一南昌大楼的图案。(节录转载福建陈国成网路博文)
以上为1950~2013年海内外知名邮票目录的综合分析,包括以下各家目录: 中国邮政官方目录(人民币)/ 白海峰特别全目录(人民币)/ 美国 Scott 目录(美元)/ 英国 Gibson 目录(英镑)/ 香港杨乃强目录(港币)/ 台湾林文生/叶武鹰目录(台币)/ 澳门陀乾秋目录(澳币)
此件独一无二的藏品为中国普通票 革命圣地图案普通邮票第三版--单联全戳邮票,邮戳为 五七式腰框戳 根据集邮文献,此款邮戳的使用于1957-5-2之后 * 此戳可能尚待精确解析,可联系优先免费核实,更欢迎邮友先进指正补充 联系我们
戳面特征
【 基本布局腰框盒子 】
尺寸 -- 中型
形状 -- 环形
线条 -- 全部细实线
分割 -- 腰框盒子
地名读法
【 北京 -- 18(支) --10 】
上格 -- 简体地名
下格 -- 次级地名
中文 -- 由左向右读
日期读法
【 1972年04月25日22时 】
纪年 -- 公元年-数字型
年份 -- 四位数字
日期 -- 由左向右读
钟点 -- 置于右侧
趣味价值
【 网络百科试试手气 】
戳型 大都呈圆形并以线条区隔成数个区域,不同的年代、政权与功能使用不同的戳型,所以一见戳型即可辨别是哪个年代、哪个地区的哪种邮政业务。
地名 主要布置在邮戳的上下两格里,由中文英文与数字组成,代表着中华大地上大大小小的地名,许多名不见经传或已经消失的地名都得以清晰而沧桑的呈现。
日期 通常放在邮戳的中央位置,近代中国政权纷争不断,日期的标示与文字读序千奇百怪,堪称世界邮政之最,而日期背后的故事更显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
只要是没有销过邮戳的即使票面污损破旧,我们都称之为新票,只是品相不佳的新票罢了,所以不像书籍或家具论几成新旧,邮票的新与旧全以有无销戳决定。
我想擁有這枚郵票
[文史+珍藏+Web3]
此枚邮票为独一原件收藏品
点此联系客服变身精美礼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