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 ...
上海世界第一大港之年
香港迪士尼元年
魔兽世界登陆之年
网络媒体超越传统之年
人类首度冲撞彗星之年
集邮界通称《中国2002-04-民族乐器--拉弦乐器(T)》,其邮票图名分别为轧琴/二胡/板胡/萨它尔/马头琴。殷会利设计,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印刷,2002年2月23日发行。全套5枚,图幅为30×40mm,发行量1430万枚,面值为5.8元。
轧琴,又称"轧筝",唐初(公元七世纪)我国民间出现,是我国拉弦乐器的最初形式。流行于河北邯郸以及豫北晋东南等地区,是河北地方戏曲武安平调的伴奏乐器。形制与筝相似而小。长方形音箱,面板和底板均用桐木制,面板中间拱起,略有弧度,近两端处有"梁",即弦枕。底板平直,中央开有直径约5厘米的音孔。音色细腻柔和,演奏方法独特。
二胡,胡琴的一种,也称胡琴。二胡在演奏姿势上和其它胡琴类乐器大同小异,也是左手持琴,右手执弓。有高胡、中胡、大胡、低胡等多种形制。二胡在中国的民族乐队和民族丝竹乐队当中,常常担任主奏的角色,相当于西洋交响乐团中的小提琴,因此,也称它为中国乐器中的"王子"。
板胡,又称梆胡。因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最初主要流行于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各地,被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所吸收。河北梆子、评剧、豫剧、吕剧、晋剧、秦腔、兰州鼓子和陕北道情等,都是用板胡作为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板胡有独奏板胡和地方剧种伴奏板胡多种。擅于演奏高亢、热烈、欢快的曲调。在民族乐队中为高音乐器,担任弦乐的最高音部,常作各种伴奏乐器的领弦。
萨它尔,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早于十四至十五世纪已流行于南疆喀什一带,后传至北疆和东疆,清代列入宫廷回部乐。张十至十四条弦,左侧第一条铜弦为主奏弦,其余为钢丝共鸣弦。发音清脆刚健。本世纪五十年代改革制成中音萨它尔,全长120厘米,琴杆稍短,指板上设塑料制品位;高音萨它尔,全长87厘米,音箱相应缩小,均在乐队合奏中使用。
马头琴,因琴头雕有马头而得名,公元十三世纪初便在蒙古族中广泛流传。为独奏乐器,也可用于器乐合奏和为说唱、民歌、舞蹈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马头琴多为是演奏者自制自用,拉奏方法与其他拉弦乐器不同,弓子的马尾是在两弦外面擦弦,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宏阔低沉,富有草原风味。
以上为1950~2013年海内外知名邮票目录的综合分析,包括以下各家目录: 中国邮政官方目录(人民币)/ 白海峰特别全目录(人民币)/ 美国 Scott 目录(美元)/ 英国 Gibson 目录(英镑)/ 香港杨乃强目录(港币)/ 台湾林文生/叶武鹰目录(台币)/ 澳门陀乾秋目录(澳币)
此件独一无二的藏品为中国编年票 民族乐器--拉弦乐器(T)--4联全戳邮票,邮戳为 小圆戳 * 此戳可能尚待精确解析,可联系优先免费核实,更欢迎邮友先进指正补充 联系我们
戳面特征
【 基本布局一格 】
尺寸 -- 中型
形状 -- 圆形
线条 -- 全部细实线
分割 -- 一格
地名读法
【 青海果洛 -- 营业1 --- 】
上格 -- 简体地名
下格 -- 邮政功能代号
中文 -- 由左向右读
日期读法
【 2005年02月04日x时 】
纪年 -- 公元年-数字型
年份 -- 四位数字
日期 -- 由左向右读
钟点 -- 无时间
趣味价值
【 网络百科试试手气 】
戳型 大都呈圆形并以线条区隔成数个区域,不同的年代、政权与功能使用不同的戳型,所以一见戳型即可辨别是哪个年代、哪个地区的哪种邮政业务。
地名 主要布置在邮戳的上下两格里,由中文英文与数字组成,代表着中华大地上大大小小的地名,许多名不见经传或已经消失的地名都得以清晰而沧桑的呈现。
日期 通常放在邮戳的中央位置,近代中国政权纷争不断,日期的标示与文字读序千奇百怪,堪称世界邮政之最,而日期背后的故事更显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
只要是没有销过邮戳的即使票面污损破旧,我们都称之为新票,只是品相不佳的新票罢了,所以不像书籍或家具论几成新旧,邮票的新与旧全以有无销戳决定。
我想擁有這枚郵票
[文史+珍藏+Web3]
此枚邮票为独一原件收藏品
点此联系客服变身精美礼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