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 ...
上海证券交易元年
美苏冷战结束之年
台湾职业棒球元年
东西德统一元年
中国麦当劳元年
同性恋不再精神病之年
许多人把J173“科学家”邮票中(4-3)“侯德榜”缺“+”号邮票称之为“小蔡伦”,蔡伦错票是把其生年“公元?”错印成“公元前?”,多标一个“前”字,而“侯德榜”错票中则漏印了一个“+”号,同为一字之差,一多一少。从集邮专业分类讲,设计出错为错体,印刷出错为变体,两者都是设计出错,“蔡伦”错票是在修改印筒时整版50枚票漏刻下其中一枚而形成的错体,“侯德榜”则是因为核对疏忽造成整版邮票中第47枚位置上漏印一个“+”号成错。尽管原因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每版都只有一枚错票。如此多的巧合,真乃神来之笔,天工之作。所以,把“侯德榜”错票称之为“小蔡伦”也是十分精妙的。
纪92“公元前蔡伦”、纪20“伟大苏联”等错票国家早已承认,并在权威书刊上刊录、标示。那么关于J173“科学家”邮票的错误国家承认吗?笔者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由华夏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集邮百科知识》,并在第677页中“侯德榜”邮票条目后面看到书上标明“背景左下角的圆圈代表CO2罐,但误将CO2印成CH2,CH2是一种碳氢的化合物。在整版票第47号票位上,邮票图案右下部两排化学反应式,第一排化学反应式右边式中漏印了“+”号。最新彩色版《中国集邮大词典》第549页中解释“子模特征”时这样写到:“一个子模同另一个子模的细小差异。产生的原因,有的是在翻制子模时造成的;有的是在印制过程中,因版模磨损、损坏造成的多点、断笔、缺画、线条弯曲变形等。”在这段解释文字之后,附有“侯德榜”缺“+”号方连的图案。很明显,作者是以“侯德榜”缺“+”号为例佐证自己的观点。《中国集邮大词典》曾在“1999年北京世界邮票展览中获得集邮文献类最高奖。以上两部集邮专业文献从编辑、审稿、出版都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专家和出版社,其观点和内容是代表国家的,不容质疑。
三、将J173侯德榜邮票列为新中国错体票之一的理由和意义
以上为1950~2013年海内外知名邮票目录的综合分析,包括以下各家目录: 中国邮政官方目录(人民币)/ 白海峰特别全目录(人民币)/ 美国 Scott 目录(美元)/ 英国 Gibson 目录(英镑)/ 香港杨乃强目录(港币)/ 台湾林文生/叶武鹰目录(台币)/ 澳门陀乾秋目录(澳币)
此件独一无二的藏品为中国JT票 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二组)--单联全戳邮票,邮戳为 五七式腰框戳 根据集邮文献,此款邮戳的使用于1985-7-27之 * 此戳可能尚待精确解析,可联系优先免费核实,更欢迎邮友先进指正补充 联系我们
戳面特征
【 基本布局腰框盒子 】
尺寸 -- 中型
形状 -- 环形
线条 -- 全部细实线
分割 -- 腰框盒子
地名读法
【 湖北武汉 -- 430030 --8 】
上格 -- 简体地名
下格 -- 邮政编码
中文 -- 由左向右读
日期读法
【 1990年10月13日18时 】
纪年 -- 公元年-数字型
年份 -- 四位数字
日期 -- 由左向右读
钟点 -- 置于右侧
趣味价值
【 网络百科试试手气 】
戳型 大都呈圆形并以线条区隔成数个区域,不同的年代、政权与功能使用不同的戳型,所以一见戳型即可辨别是哪个年代、哪个地区的哪种邮政业务。
地名 主要布置在邮戳的上下两格里,由中文英文与数字组成,代表着中华大地上大大小小的地名,许多名不见经传或已经消失的地名都得以清晰而沧桑的呈现。
日期 通常放在邮戳的中央位置,近代中国政权纷争不断,日期的标示与文字读序千奇百怪,堪称世界邮政之最,而日期背后的故事更显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
只要是没有销过邮戳的即使票面污损破旧,我们都称之为新票,只是品相不佳的新票罢了,所以不像书籍或家具论几成新旧,邮票的新与旧全以有无销戳决定。
我想擁有這枚郵票
[文史+珍藏+Web3]
此枚邮票为独一原件收藏品
点此联系客服变身精美礼盒